當孩子一週安排了多堂補習課,有些家長開始擔心:長期依賴補習,會不會反而削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?補習社的確能在短期內提高成績,透過固定課程、題型演練與重點複習,幫助學生掌握學科核心。不過,如果孩子習慣什麼都靠補習社,考前等老師畫重點,回家也不主動複習,就容易陷入「只會上課,不會自學」的狀態。
真正有效的補習社,應該是引導學生養成正確學習習慣,而不是取代原本應該具備的自主性。像是安排課後複習時間、要求完成課後作業與錯題整理等,都能促進學生將課堂內容內化,而不是只靠老師的講解。此外,家長也可以從旁協助,觀察孩子是否開始依賴補習才讀書,還是能主動安排時間提前預習與複習。若學生只在補習社努力,回到家完全鬆懈,這就可能是過度依賴的徵兆。
要避免補習依賴,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。學生需要了解,補習社只是學習工具之一,而非學習的全部。家長也應該適時檢視補習的成效,不是看成績提升多少,而是觀察孩子是否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理想的學習模式應該是:學校教育提供基礎知識架構,自主學習培養思考與探索能力,補習社則針對特定需求提供補強或進階訓練。三者相互配合,才能讓學生在提升成績的同時,也培養出受用終身的學習能力。唯有在這樣的平衡下,補習才能真正發揮正向的教育效果,而不會成為限制學生發展的枷鎖。